今天科创版胜利发行成功,所有股票都有较好的涨幅,不论对上市公司,还是对中签的投资者都是大好事!下面这篇文章充满正能量,请雪球管理员尽快批准!
科创版胜利发行是中国股市的大好事,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好事,别说我吹,都是实实在在的,绝对没有你们想象的那种东西。
我先说几点创新的好地方:
1,至少设立了一个管制较少的交易区。不论是前5天无涨跌幅,还是20%涨停板,甚至还有临时停牌都只有10分钟,都比之前管制少得多。作为投资者,管制越少越好。当然考虑到现实情况,在创业板和主板减少管制还比较难的话,至少做了一个试点。试点不成功,以前的股票也不受影响,试点成功了,以前的股票的管制必将放松。
2,至少让这批上市公司募到了比较多的钱。上市公司募得多了管你屁事,但是少了肯定不是好事。有了钱当然有人不好好经营公司,但是至少提供了经营好的可能性。就算造假,也要几十亿成本呢,募得多了假才能吹得大,搞不好吹出个哭视网,又是几十倍的机会,千万别说最后退市了,美股99%股票都退市,问题是你能不能抓住机会。23倍市盈率发行的创业板,显然竞争力就差太多了。
3,至少增加了一批可选的股票。有人说这些股票不好,不好可以不买,对于投资者来说,可以选的股票当然是越多越好,港股通里面也几百只股票呢。搞不好哪天就出个大牛股,慢慢研究,研究半天发现没机会,不买也没损失啊。
4,实实在在的收益,打新啊!
这么多的好事,能说是不好的事么?之前有券商的人说什么韭菜不韭菜的,这就太愚蠢了,凡事不看好处,来股市做什么? 股市从来都是吃人的地方,就算公司价值投资低市盈率啥事没有,啪!老总猥亵幼女了!你去哪说理去? 股票的风险就是无厘头的,不讲道理的,因此必须给足了预期收益,没收益我来这干嘛? 今天的科创版显然收益性很足,那么就一切好谈,有钱,哪怕是可能的钱,我们就愿意承担风险。
下面说几个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问题,我个人的观点啊,不代表任何人。
科创版公司市盈率过高
看市盈率炒股,显然是没入门。就算市盈率高,23倍市盈率的创业板就低了?创业板新股上市后连板到100倍,一样高嘛!然而科创版的100倍是从50倍炒上来的,募集资金量大大多于同行业创业板,同为100倍,科创版新股的含金量就高于创业板新股。
再说了,市盈率高这问题最简单,跌就是了嘛! 当然还有就是好好经营,而且这两者不耽误啊,可以一边好好经营,一边跌嘛!
假设一个科创版公司市盈率100倍,业绩1块钱,经过两年科学发展后,业绩涨到2块,股价跌了75%,市盈率岂不是就12倍了,完全符合价值投资标准了嘛(笑哭。实际上你根本等不到这样的好机会,这股票大概跌个50%就跌不动了,慢慢爬着等业绩赶上来。这时候正是建仓的大好时机啊,谁让你今天就建仓了…
科创版公司质量一般
我的观点是质量再差也无所谓,上市就OK啦。首先上市圈一大笔钱,圈到钱的公司质量自然就好多了,以前不行的现在也行了。然后就算质量差,你可以选择不买嘛。上一百个公司,挑一个好的就行了。问题是现在如果去创业板排队,都上不了,还不如科创版一窝蜂上了再说。上市就是最好的质量,再说上市了以后老板精气神也不一样了,都自觉学习了核心价值观,从土财主变成了为科技奋斗的精英,在正确思想引领下,公司业绩自然就会提升啦。
再退一步说,质量再差点,价格再低点也没事啊。有人说今天这个价格… 没关系,两年后再看。其实港股很多垃圾公司价格就很低嘛,如果买得合适一样能赚钱的。
总之你觉得质量差就不要买,我看这么多创业板新股上了我们也不买的,根本无所谓。你买你的茅台当市值,同时打个新,第一天卖了,岂不是美哉?
科创版大量上市分流资金,创业板被边缘化
首先要明确一点,大部分股票都要被边缘化,看看四大行,这不叫边缘化,啥叫边缘化?再看看三十年前上海的老八股都哪去了,快退市了都。就算没有科创版,这些垃圾股逐渐也要边缘化的,无非是快点慢点的问题。
至于分流资金导致主板暴跌,这是事实,但是也不完全是。假设,我只是假设,未来半年里科创版里面部分股票表现得不错呢?那么完全会带动创业板里的同行业的老股估值向上看齐,搞不好一轮创业板行情被科创版带动都有可能呢。再说深交所被边缘化了以后急不急,绝对比股民急,到时候创业板发行制度改革,交易制度放松,都是可预期的事了。
吃瓜群众表示没有50万
继续吃瓜
科创版都是大户,没有韭菜,不容易赚钱
这个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!为此导致了一位优秀的,在2018年1月推荐中兴通讯的研究员被处分了!
笑喷了。
我来严肃的批评一下这位同志:这位同志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,就是韭菜和资金量没关系。别说是大户了,就算是基金,哪怕是国家,都有当韭菜的时候。没有任何证据表明50万就没有韭菜了,这是两回事。
但是,就在投资科创版股票这个具体问题上,何种情况下大户容易判断出错,以至于当“韭菜”,这是当下中国的一个核心秘密,就算我知道,我也永远,永远不会告诉你们的。我知道不知道?一样是个秘密。但是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,在特定的时候可以做出超越群体的正确判断? 我倾向于认为——有。具体是什么,就如同简直在2010年写下的文章《中国特色的SPAC》中最后的提问一样,“亲爱的读者们,你们知道是谁买单了吗?”
*2015年6月,简直发文称中国特色的SPAC已经终结。直到今天,你们知道谁买单了吗?
作者:Velaciela
链接:https://xueqiu.com/1755110761/129993796
来源:雪球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