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后A股一直上涨,很多人觉得“没有体现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”,还有人认为是“预期宽松政策”导致的,也就是“病牛”理论。这几天科技股涨得多了,又来了“科技牛”的说法。这里我试着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,到底是“病牛”还是“科技牛”,还是什么别的东西。
先说说“病牛”。
如果说中国有病,这股市完全看不出来,只能看出有“疯牛病”。目前这种情况有很多种理解,包括“出台宽松政策放水” 以及“家里没事干赌博” 诸如之类的解释。那么看看这些理论目前是否有说服力?
1,宽松放水论
宽松放水论无非是这些东西,要么是刺激经济保增长,刺激政策导致有行情,要么是生产受影响出现全面通胀,通胀出通胀行情。要么是两者的结合。
那么如果是“刺激经济保增长”,政府项目应该发力基建。事实上代表大盘股的上证50本年度还是亏损的,这个月也是负值。同理代表大基建的主要股票(如中建、铁建)亦无表现。
如果是通胀板块,有色金属行业本月上涨了8%,勉强可以看看,煤炭行业却仍然是负值。实际上黄金板块今年也一般,甚至不如比特币。
如果是基建+通胀,看起来并不像,涨幅都集中在科技股,所谓科技牛是也。看起来并不是放水导致的。再说了,目前受到冲击的是第三产业为主,稳就业是主要任务,这显然和大基建投资关系有限,更和科技股不沾边(芯片,5G这些代替不了餐厅服务员)。
帮扶第三产业并没从股价中看出来,主要服务业个股有所反弹,但跌幅很深,反弹了几天也无意义。据大部分涨幅都集中在少数的科技股上。
因此我倾向于宽松防水论不成立,即便放水了,水也应该流向第三产业,就算现实中无法实施,也应该流向基建,炒作科技股似乎和放水保增长无关。
从通胀的角度上,1月CPI虽然上涨,但因为供求同时萎缩,要长期通胀也不容易。下半年供给冲击过去后,很难下定论说要大通胀,但是不能排除,黄金价格已经体现了这部分预期,总体上非常有限。这一点可怜的涨幅和通胀,更难以和科技股相提并论了。相信买了科技股的股民早就抗了未来十年的通胀,根本不用担忧了。
2,没事干家里赌博论
胡说八道。
雪球上的人是没事干,但炒股是要钱的,如果不能挣钱还要亏钱,本来工资都要开不出,还把仅有的一点钱拿到股市里亏掉? 之所以不上班也要炒股,还是有利可图。一天一万亿成交,印花税也要交掉10亿,不挣钱炒个毛线股。
更不要说融资余额暴增,融资也是要交利息的,无利可图自然没人去融资。
再说说“科技牛”
科技牛有那么一点意思了,假设没有疫情,那么12月科技股已经涨了一些,加上集中申购基金,倒是有那么一点科技牛的意思。但是这还是无法解释,为何科技股要集中的大规模的成交。
假设没有疫情,现在平稳承接1月的行情会如何?我认为依然会走成这样。把3号的大跌拿掉,K线图是连贯的,无非是多涨10%而已,而这只延期了1天,接下来只要多涨一天,就能把这10%补回来,多一个板而已嘛!
科技牛的解释就五花八门了,特斯拉、5G、芯片、人工智能、这个那个乱七八糟的,但是这些题材都提了很多年了,不是今年才提,哪怕没有疫情,也断然没有在2月集中成交一万多亿的理由。
再说中国的科技股都是什么玩意,不用说也知道。当然这个都无意义,来谈谈有意义的,到底可能是什么情况?
我猜:
我猜可能是美股牛+ETF牛。
美股牛
昨天洋大人也慌了,美股暴跌。但是在这之前,美股可一直是历史新高。就在2月19号(3天前)纳斯达克创下了9817的历史新高,距万点一步之遥。这时候距离中国发病已经一个多月了,美国可没有病,也不怕病,之中调整了几天又是新高。中间还有特斯拉冲千元的桥段。美股可是真正的大牛市,何谈病牛呢?
事实上纳指9月突破平台开始新高,比中国早,中国创业板还在地上爬。到了12月突然发现人家新高了,急忙追赶,1月已经长了7%,结果因为疫情被打断了一下,但是想到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仓都建了,不猛拉还能出得掉吗?大家一窝蜂给做上去,反正现在监管讲政治,不可能打压创业板的,再说有美国人带头炒作,这边题材怎么疯都是有道理的。
看图说话,12月特斯拉创历史新高,随后暴涨,国内创业板随即开炒锂电池,2月3号在千古跌停的时候特斯拉暴涨20%,第二天创业板暴涨收复失地,4号特斯拉冲高千元失败,但创业板从此走出独立行情。是不是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呢?
ETF牛
这次行情还有个新玩具就是ETF。!大量ETF基金集中发行(在疫情之前,与疫情无关),同时进入建仓期。而创业板大概每天是5%的换手率,热点股票市值大概不到1万亿,流通市值也就2000多亿,集中买进两三百亿的科技ETF,足够就把行情推上去了。
ETF好不好啊? 吼啊!ETF是个好工具,然而集中申购的话,未来会不会集中赎回就不好说了。这么玩中国式ETF(美国ETF风险也巨大,我之前9月写过一篇文章),就不好说了。被动投资说的好,兹瓷被动投资,降低投资门槛,然而集中发行的科技ETF并没有降低风险,反而变成了类似于美股的ETN的东西,配合上融资的话就更美味了(恐怕需要配资?)——虽然说巴菲特支持普通散户买ETF,但是那个美国的巴菲特,比你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…
行情还能走多久?
行情应该和货币政策关系很小,就算后续降息和降准备金,也不会降到科技股头上来,还是要回到蓝筹里的。
如果我上面的分析没错,那么就要同时两个条件都消失才能结束(美股xETF),和疫情关系不大,疫情结束后可能服务业会反弹,反而科技股却下去了。。。
如果行情靠美股的走势和ETF申购来维持,那么结合目前的巨大成交量,似乎到了要谨慎的时候了吧?
//
作者:Velaciela
链接:https://xueqiu.com/1755110761/142126101
来源:雪球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原文原载雪球论坛,如原文链接失效,可能是文章被论坛删除,请不要奇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