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救市反弹中,有从不炒股的朋友问我一个问题,我觉得很有价值,在这里共享出来。其实不仅仅是从不炒股的中国人,如果一个外国人第一次接触中国股市,很可能也会问同样的问题:”你们2007年就6000点了,为什么现在还没一万点?”
这个问题先看事实。横向对比主要国际市场,绝大多数主要市场的指数都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点。除了遥遥领先的美国股市外,现实中日本、韩国、台湾(地区)、欧洲的英法德等,都已经超越了2008年的最高点。如果说中国股市,那么同属中国股市的港股恒生指数曾经在2018年超过了金融危机的最高点,并在之后的两年里保持在高位水平,后继才出现下跌。
人们诟病的A股20年不涨的问题,其实也不局限在上证指数。假设认为上证综合指数的设计无法与国际同行的成分指数相比,那么沪深300指数,中证500指数,还有深成指也长期未能突破2008年的最高点。
直到昨天,中证500指数才又一次略微超过了2008年的最高点。
深成指长期“俯卧撑”
看到成分指数也俯卧撑,大家只能想到是体制问题了。那么既然说是体制问题,到底问题在哪里呢? 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一下:
通过查询2007年沪深300指数的成分权重可以看出,权重高度集中于重工业和金融领域。(大约超过40%左右)
而2006年A股已经实现全流通改革,后续上市的公司如工行等,已经没有非流通股股份了。而之前上市的并已经经过股改的个股,已经实现了全流通,但和新股上市一样约定了三年的解禁时间。
这就是问题所在了。中国的股民(我这里不好意思称其为“中小投资者”)直到今天都无视基本面,不仅新股民无视,老股民也常常装糊涂。看到昨天上市的新股一天涨了几十倍,你说基本面我都觉得好笑.jpg
在2006年和2007年,刚经历过股改的投资者,还保留着旧时代非全流通股的估值标准,虽然他们知道三年后会迎来解禁,但是大牛市在当前,谁还会在乎呢?而新涌入的投资者连上市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… 而在2007-2009年的三年里,无论是股改老股,还是新上市的个股,大部分股票仍然是非流通状态,事实上盘子和过去(指2005年以前)一样小,一样容易操纵。
因此,2007年的”大盘股” 其实在实际交易中都是“小盘股”,但是却按照“大盘股”计入了指数。这使得2007年的6000点属于计算错误的高价。如果按照实际的流通盘,这些股票根本无法涨到那么高,于是2007年也不可能有6000点了。
大牛市里股民们happy了两年,后面遇到金融危机,谁也不会想到还有解禁这回事。等到解禁潮来了,一切都晚了,这些股票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估值(因为它们变回了大盘股)——而股民为溢价早已买单。即使不考虑较少会被卖出的国有股,仍然有大量私有的股份解禁后被换成了现金,而这在成熟市场是难见的。
这种财富转移使得股民被提款了**万亿(具体数字不能讲),也催生出很多莫名其妙的富豪。等股民们明白这个道理,已经是下一轮大熊市了。
作为另一种证明,中证500指数之所以表现略好,是因为中证500指数成分股比较多… “大盘股”在其中吹的泡沫被稀释了一些,没那么夸张罢了。而深成指在当时的集中度比现在还高(现在已经好很多了),所以表现最差。
这也是为什么在A股搞指数投资不管用的一个原因。
至于影响市场的其他因素,香港市场都存在,但是恒生在2018年超越了2008年,A股的主要指数就没有。这也是一个证明方式。
所以,不要问A股为什么没到一万点,而要问为什么2007年到了6000点。
到底应该怎么看A股市场?
假设2007年的6000点是一个历史的玩笑,把2007年去掉。那么A股整体上还是在上涨的。假设A股2007年的最高点是4000点,那么2015年达到5000点,超越了2007年,也符合基本面的情况。后面2016-2019年的最高点在3700左右,也就略比2007年最高点(虚拟为4000点)低一点,基本符合当时大多数主要指数的情况。后续基本面再出问题,也是和港股同步下跌,问题不是出在指数编制这个技术问题上。
也就是说,如果去掉2007年这个六千点,A股的表现在国际上属于中规中矩,表现没有特别好,也没有特别差。后续的走势基本体现出后面的经济基本面情况了。
当然,这么复杂的故事,还是不要讲给新股民和外宾了。你可以说,对啊,还没有一万点,马上就要到了,就等着你们来呢!
作者:Velaciela
链接:https://xueqiu.com/1755110761/306474079
来源:雪球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