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街电项目

这几天实地体验了一下街电项目,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,以及对公司的一些观点。

收费标准什么的不再重复了,请各位自行下载了解。我就谈谈从资本回报、客户体验等等方面的观点。

按照公司7月份公布的数据,公司2017年7月充电机20万台,充电宝139万,此比例符合事实(每机6个,大机12个),用户292万,日订单20万次。从订单总量角度上说,现在可能有30-40万台,200万以上个充电宝。如果能有四分之一的利用率,收益应该已经非常可观。这里还不考虑押金挪用带来的收益。

业务:

先从业务逻辑上说,共享充电宝并不是在出租“充电宝”,而是在出租“注意力”。虽然很多人认为50元可自购一个充电宝,但保持充电宝有电并在需要的时候携带并不容易。更何况很多使用场景是在外地、或者不方便充电的场合,此项目为解决人的急需,并旨在利用人的惰性来盈利,直指人的弱点,属于极好的商业模式。

相比某些在商场中投放大型充电宝租借机的竞争对手,或是有线收费充电器(如怪兽充电),其支持异地借还,跨城市借还等。且如果出门在外场景使用,很大程度上要么是借用一小会,要么就要带走使用,此种业务形态非常符合实际场景,在同类产品中占据优势。

关于充电宝的丢失、损害等情况,相对共享单车而言也极具优势。借取充电宝为耗材,公司不要求用户一定归还,一旦丢失损坏,则扣去100元押金后仍可继续再充值100借用。实际上是用100块钱把充电宝卖给用户了。(支付宝则扣100元支付额度)对于用户而言,100元的押金也可接受,丢失风险可控,且不属于失信行为,不会计入信用。事实上对于公司运营而言,多丢失一些充电宝还可以起到让用户分摊折旧的目的。

所以相对于共享单车的估值,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极具吸引力。

再测算一下财务:

做一个简单的财务测算,假设按照目前数据,有120万台充电宝在运(已扣除可能的未插电或运营不良),假设每日出借30万台/次,由于一部分人借了第二天才还(收费10元),按照平均5元/台次计算,日现金收入150万元。折算全年现金收入为54000万元。

假设未来全国部署100万台机具,折合600万台充电宝。假设每日出借100万台次(相当于每台机器每日只完成一次借还,此为保守估计),每日产生500万元现金收入。折合年收入为182500万元。

假设未来全国部署100万台机具,折合600万台充电宝,假设每日出借200万台次(折合每台机具6个充电宝每日完成两次借还),每日产生1000万元收入,折合全年为365000万元。

以上收入不考虑丢失罚金、节日旅游等收入增量。

其成本估算如下: 运维,每运维人员管理100台机器,因运维无能力维修,其任务是将损坏机器带回修理,以及在不同地区调剂充电宝数量,可简单视为快递员。假设每人每月维护100台次机器,每月工作25天,每日只需维护4台次,因此也可以兼职。

假设每日成本为100元/人次,每百台/月成本为2500元,百万台/月成本为2500万元。全年成本为30000万元。

折旧,设备成本2000元,充电宝六个按照600元估值,不考虑丢失赔偿。所有设备折旧为2年,每年折旧1300元,100万台每年折旧130000万元。

但实际上机器如果非人为不会损坏,因此只有充电宝需要更换,每年充电宝更换为30000万元。

其他成本(研发、运营)假设为30000万元。

每年成本为190000万元,其中现金支出60000万元。

假设每年现金流入为300000万元,净现金流入为240000万元。按照合理的折现价值,公司价值至少为240亿-300亿(人民币),其75%股权价值为180亿-225亿,折合27-34亿美元,距离目前股价尚有5-10倍空间。

此项还不考虑聚美本身的业务,以及聚美的现金储备

投资风险

1,公司内部人控制风险

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

陈欧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劣迹,包括低价私有化聚美优品(未成功),在之前的创业公司中欺诈合伙人等。聚美上市后,其与投资者还发生过纠纷。

除了街电项目外,聚美还投资了一部电影(看起来已经失败),而街电投资的决策与电影投资的决策均由陈欧及内部人控制,外人无从插手,这也是公司估值较低的重要原因。

陈欧可能:

在接下来的融资中,大比例稀释股权、或向关联方输送利益,使得公司无法从街电项目中受益

在未来某时将街电出售,使公司无法实现最终的现金收益,从而大幅度降低估值

将获得现金投入其他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项目中,而非分红给股东

2,公司运营风险

因共享充电宝事实上占用了其营业场所(如饭店)的空间,且有一定耗电(大概每月50元),未来不排除营业场所向其征收入场费。其之所以能够免费部署,是因为商户认为通过街电APP可搜索到自己的店铺,从而带来导流,而此项未必能成立。如果用户只借充电宝而不再商户消费,则商户将没有兴趣继续提供免费服务。

此外,签约特约商户需要地推能力,目前经过实地调研,其地推效率仍有待于提高。布点增长慢,但竞争对手的表现更差,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。相对而言,公司现金储备充足,且75%股权可再进行多次融资而不用丧失控制权,此为一个利好。相对于公司而言,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太弱,已经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情况,相比共享单车而言要好许多。

同时,我在体验中也发现一个问题,有的地区网点分布不合理,如果用户下午借了充电宝,晚上却没地方还,或是有的网点6个充电宝位置已满,第二天将被迫支出更多费用,会令客户感到反感。我就这个问题致电了街电运营,他们称“如果一个地方的充电宝总是没人借,才会派人调度走” 并希望我等一下有人借走了留出空位再还。但是坚持的话,他们会根据你打电话的时间给你退款。

另外,如果聚美优品变更主营业务,则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(如被证监会要求提交一些材料)?此项尚无任何预案。如果不变更主营业务,聚美则可能被定义为投资(控股)公司,从而失去上市地位?(参考人人网?)此项情况不明。希望有懂的人解释。

其他各类问题:

1,未来手机续航能力强了怎么办?新电池(石墨烯等)充电一次用一周…

此种情况不会出现,这不符合物理规律。由于我们宇宙的性质决定了金属锂作为载流子,是H元素之外的唯一选择。电池容量的提升将会每年以7%左右增加,但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和强度也会增加,多出来的电量会被浪费在更多的游戏和应用中,这是由人性决定的。另外,目前摩尔定律受限,移动端继续降低能耗的空间不大。而且用户要求更轻薄的手机,也不可能装入更多的电池。这和电动汽车的逻辑有所不同。

因此,物理规律和人性共同决定了手机对电量的需求不会大幅度减少。而人们忘带或者忘了给充电宝充电的情况也不会轻易改变。

2,信息安全问题

手机连接USB设备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安全隐患,事实上如果在充电宝上做手脚,确实可以黑掉部分安全措施不足的手机。但是此项也是给公司项目加分点,因聚美是美国上市公司,没有必要通过在用户手机植入恶意软件盈利,故用户会更信任街电(而非其他莫名其妙的小公司)。但一旦出现充电宝被破解后掉包的情况(如充电宝被人拆开改装后设法归还),也可能出现信息安全风险。

投资策略

我认为,此项目应有较大的成功概率,且如果不成功,由于公司净现金储备较高,目前市值跌幅将有限。我认为可投入少量资金作为一项风险投资,如果成功则能获得5-10倍回报,失败最多损失50%以内。如果投入10%资金,则最大风险为5%,最大回报为50-100%,应是较好的投资选择。但因公司不确定性较大,故不宜大比例配置。

作者:Velaciela
链接:https://xueqiu.com/1755110761/94293953
来源:雪球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